靈寶機器人完成近億元融資,工廠派投資人盯上「人形機器人」
作者|Li Yuan
編輯| 鄭玄
?
當多數人形機器人公司還在爭奪展臺 C 位時,靈寶 CASBOT 默默收獲了一張來自工廠的支票。
6 月 26 日,靈寶 CASBOT 宣布獲得近億元天使+輪融資。本輪由藍思科技領投,天津佳益及老股東國投創合、河南資產跟投。
與行業內多數人形機器人所獲得的融資不同,這次簽支票的手,明確來自需要解決產線痛點的「工廠派」,而非評估技術故事的風投會議室。這也是領投方藍思科技在智元機器人后第二次投資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是否是噱頭?能否有朝一日大規模落地?
當 VC 還在計算估值模型時,似乎產線已經給出了更誠實的投票。
在 2025 年機器人爆火之后,許多雙足人形機器人聚焦展演、教育場景落地。而此次獲投的靈寶 CASBOT 本身,也代表了一條相對特殊的路徑:不過多關注聚光燈下的展演,錨定工廠車間與礦山井下等剛需場景。
當工廠派投資人開始下場押注具身智能,一個更尖銳的問題浮出水面:為何工業場景仍是少數玩家的藍海戰場?
極客公園對話了靈寶 CASBOT 的聯合創始人&COO 張淼,試圖探尋具身智能在工業場景目前的生存真相。
?
01
被技術高墻與 ROI 標尺圈出的藍海
?
機器人在工業場景里是真需求嗎?
「工業場景的需求是真需求。」靈寶 CASBOT 的聯合創始人&COO 張淼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算上之前投資靈寶 CASBOT 的聯想公司的消費電子工廠和此次投資靈寶 CASBOT 的藍思科技,靈寶機器人已經接觸過了多家消費電子工廠。
「3C 產品品類切換頻繁,但單品類的生產體量又不大,這就要求產線足夠『柔性』,不能是固定的、一次性的重投入。」張淼解釋道。
一個典型的痛點,出現在質檢環節。目前,這條產線的「主角」仍是質檢工人。工廠并非沒有想過替代方案:
要么使用專用質檢設備,高昂的成本和「專機專用」的屬性,使其在品類頻繁更換時淪為「雞肋」;要么是傳統的固定機械臂,雖然成本更低,卻無法勝任需要手眼腦協同、且具備一定泛化抓取和操作能力的復雜任務。
擁有通用操作能力的具身機器人,如果能夠承擔工廠的部分操作任務,將對工廠實現柔性生產,節約成本有很強的意義。
同樣的需求也發生在礦山場景。這里的需求更為剛性,驅動力也超越了單純的成本考量。
根據國家礦山安全局的指引,2026 年底前實現「危重崗位機器換人」是擺在許多央國企面前的硬性指標,這構成了不容置疑的「政策剛需」。
井下作業環境極端惡劣——深入地下百米乃至千米,常年面對 30-40°C 的高溫高濕,空氣中還可能彌漫著有毒氣體,機器換人是對人類生命的根本關懷。
然而,雖然是真需求,機器人換人卻仍然是絕對的藍海市場,而原因就是技術和 ROI 的兩道高墻。
第一道墻就是技術。
理論上,如今的大模型已能理解人類的復雜指令,并進行一定的泛化操作。
但在物理世界,「靈巧手」的能力瓶頸限制了絕大部分替代可能。「比如給 3C 產品撕掉一層精細的背貼,或是理順一把紛亂的線束,這些人類習以為常的動作,對于機器人來說,仍是巨大的挑戰。」張淼舉例。
主要的難點之一在于靈巧手。目前的靈巧手本身還達不到人類的能操作的精細度,需要等待觸覺傳感、算法、模型和手的構型的一同進步。
當前的技術邊界大致如此:類似「插拔內存條、擰螺絲」這類相對規整的裝配任務,機器人「或許」可以勉強完成。
而礦井環境則在操作之上,又疊加了「本安防爆、抗塵耐用」等一系列嚴苛的工程化要求,則機器人本身必須經過本安、抗爆、防塵等一系列特種改造,提出了另外的技術要求。
第二道墻,則是「ROI 標尺」。即便需求再真實,工業客戶的每一筆采購仍然遵循嚴格的商業回報邏輯。
工業客戶從不為情懷買單。張淼坦言,許多客戶的需求非常明確:「12 到 18 個月內,必須收回機器人采購的成本。」這條清晰的商業紅線,考驗的不僅是機器人的售價和效率,更考驗著機器人公司對工業流程的理解和成本控制能力。
而如何與客戶共同定義場景、核算并達成這筆「經濟賬」,恰恰是工業場景的另一重隱形門檻。這或許是技術儲備夯實同時又具備豐富工業場景交付經驗的靈寶 CASBOT 團隊,一個獨特的競爭優勢。用他們的話說,「我們更會和工業制造企業打交道,講好這本技術與商業結合的賬。」
?
02
真人數采與成本重構:靈寶二代的量產解法
?
面對工業客戶「12-18 個月必須回本」的冰冷標尺,任何無法被清晰量化的技術情懷都顯得蒼白。靈寶給出的解法是,在 2025 年 6 月 16 日發布的第二代機器人 CASBOT 02 上,進行了一場徹底的、由商業化需求反推的「成本與智能重構」。
其中,最核心的改變,便是對機身進行了「骨架與外殼分離」的模塊化、解耦化設計。
張淼在表示,將復雜的整機結構「解耦」為獨立的骨架和外殼模塊,不僅整機成本和重量顯著降低,更關鍵的是,它極大地提升了「裝機效率」,為即將到來的小規模量產交付鋪平了道路。
此外,借助本輪領投方藍思科技在供應鏈上的深厚積累,其成本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目前,CASBOT 02 在京東官方售價為 32.88 萬元,精準卡位于行業主流價格帶的中段——向下與 20 萬級別的簡配機型拉開能力差距,向上則避開了 50 萬以上的進口或純科研型號,讓其具備了進入大部分 B 端及一些 C 端愛好者采購清單的現實可能性。
此外,雖然針對工業場景更多,靈寶 CASBOT 02 也針對目前需求很大的展覽文旅場景做了一定的優化,增加了靈動模式——機器人在不工作的時候,也會做出一些類人的思考和舉動,增加和用戶互動的趣味性。
除了本體的優化之外,靈寶團隊也在算法上做了升級。
團隊發現,單純的 VLA 模型在面對工業精細化操作時存在性能瓶頸。為此,他們在 VLA 模型之上,創新性地加入了「離線-在線兩步微調」方法,特別是在線階段引入強化學習,讓機器人能在與真實環境的交互反饋中不斷優化策略。
同時,其核心優勢的靈巧手算法也進行了迭代升級。
與行業內的機器人相比,靈寶的機器人背后的軟件算法有幾個與眾不同的地方。
其一是,是名為「分層端到端」的實用架構。
將負責核心任務、可在本地獨立運行的「端側具身模型」,與負責開放式交互、部署在云端的「云側大模型」分離開。這保證了機器人在網絡不佳的工廠能穩定作業,在需要交流的商場又能「連上云」對答如流。
其二則在于數據。
在具身智能的賽道上,數據是模型的血液。目前行業內許多公司使用「真機遙操作」的數據采集模式。靈寶 CASBOT 聯合創始人&COO 張淼表示,這種路徑有其自身的問題:為了保證數據質量,操作員會下意識地把一個不到 1 秒的動作,放慢到好幾秒來完成。
而用這種失真的慢數據去訓練模型,產出的機器人效率只有人類的 30%,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演示視頻需要加速播放。這不適配工廠場景。
靈寶的解法是讓「人類自己當教練」——他們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研發了一套「真人域」數據采集系統(帶有密集觸覺傳感器的手套和視覺眼鏡),由工程師真人佩戴,以最自然高效的方式完成任務,從源頭保證了數據的高質量與「原汁原味」。
在完成了智能與成本的雙重進化后,靈寶清晰的量產交付計劃也浮出水面,其商業路徑并非單押雙足。
靈寶機器人今年也參加了人形機器人馬拉松比賽,雖然并未進入前三,但是是場上唯一零失誤、零摔倒的機器人。張淼表示,公司對雙足的規劃,更像是「能夠滿足多地形通過」即可。
而未來,公司布局了全尺寸雙足、輪式機器人、以及可獨立銷售的靈巧手三條產品線。
「我們今年的目標,是在三條產品線上分別完成小規模的量產交付,每條線的量級大約在 100 臺套左右。」張淼最后強調,「我們的量產,唯一的目標就是為了真實的訂單交付。沒有客戶買單,盲目量產沒有意義。」
*頭圖來源:靈寶機器人
本文為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極客君微信 geekpark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