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跑鞋嵌芯片,不只為計步
傳統跑鞋的“科技含量”多指材料和結構,還沒有電子科技被廣泛運用。跑者通常借助碼表等專業輔助裝備,對自己的運動狀態進行跟蹤和規劃。
因組織跑步活動結緣的小米手環團隊和 李寧跑鞋 團隊,最初隱約覺得他們可以合作點兒什么,比如把小米手環的主體(俗稱“米粒”)放到跑鞋上記錄數據。不料,合作意向傳到雙方高層后獲得了更高級別的重視。于是我們看到,短短幾個月過后,可以嵌入“華米智芯”的跑鞋就誕生了。據李寧公司公布的數據,“智能跑鞋”發布前六周銷量過10萬雙,爆款策略初見成效(對鞋類單品來說,10W通常是其整個銷售期的量)。
不過,智能跑鞋依然面臨著“智能在什么地方”的拷問。在普通人眼里,它更像在鞋底嵌入一個微型計步器。在資深跑者王輝眼里,智能跑鞋的真正威力是通過實時記錄的步態、步頻等專業數據輔助訓練。這位每年跑好幾個馬拉松的嚴肅跑者,也是華米科技在北京的首個員工和負責人。最近,雷鋒網記者與王輝展開了一場對話,了解到更多華米與李寧合作智能跑鞋背后的故事(對話有刪改)。
雷鋒網:手機安裝App就能記錄跑步,為什么需要“智能跑鞋”?
王輝:首先,跑鞋里的傳感器能記錄步態(前腳掌著地的比例),未來還能記錄內翻/外翻等專業的跑步數據,這些都是手機或手環做不到的;其次,即便是計步本身,放在鞋底的傳感器也比其他設備更準,因為鞋的運動姿態相對是穩定的;最后,智能跑鞋并不比普通跑鞋更貴。這很重要,愿意嘗試新事物的人并不需要為“智能”額外付費。
雷鋒網:小米運動app會給出前腳掌著地的百分比,但我一直不明白,跑步時到底前腳掌著地比較好,還是后腳掌?
王輝:沒有絕對的好壞。但初學者后腳掌著地比較多,因為人們平時走路都是后腳掌著地。前后腳掌著地的區別在于,對不同部位的肌肉沖擊力不一樣,后腳掌著地時膝蓋受到的沖擊力大,而腳踝和足弓會小一些,前腳掌則相反。我們提供這個數據的意義在于,幫助跑者認識自己的跑步習慣。當他想要學習更專業的跑步方法時,就能我們正在開發的“米動訓練中心”獲得指導。
雷鋒網:根據小米運動app上的提示,很多人以為這雙跑鞋的壽命是800公里。
王輝:實際上800公里是專業跑鞋的經驗壽命值,一雙跑鞋在跑過500~1000公里后,包括緩震等方面的性能都會下降,就改換跑鞋了。800公里并不是指穿著它走路的總里程,我們也在想更好的方式向用戶說明這一點。華米的傳感器模塊不能換電池,但續航時間能達到1年多,在整個跑鞋的生命周期里,不需要考慮電池。
雷鋒網:“一年多”的電池續航時間,是怎么做到的?
王輝:當我們定義這款跑鞋的時候,就定下了續航時間要足夠長,不需要用戶擔心電池問題的目標。硬件上與小米手環相比,跑鞋的模塊沒指示燈,而且去掉了睡眠監測和來電提醒(震動)等功能。算法上與小米手環相比,鞋子本身的運動姿態更加穩定,傳感器模塊有3種基本狀態:走路計步、跑步和休眠,我們一直在做功耗上的軟件優化。
雷鋒網:跑鞋傳感器模塊一直被踩在腳下,硬件設計上需要注意什么地方?
王輝:它的位置在足弓處,受到的壓力相對而言最小。硬件上需要考慮抗壓強度和防水性,在真人產品測試階段我們遇到兩個問題。有些人的傳感器會突然連接不上,無法復現,所以工程師一直找不到原因,最終把產品寄回來才弄清楚是因為電池在某種極特殊的角度會接觸不良,后來我們改進電池線路結構。另一個測試解決發現的問題是,在潮濕的環境中,藍牙信號會受到干擾,后來也通過對電路板重新設計。
雷鋒網:跑步的距離是怎么準確算出來的?
王輝:基本原理是通過手機GPS打點來計算距離。來到華米之前,我用其他跑步app時就發現,他們會把距離拉長,這樣速度就無意中被提高了。所以第一次參加馬拉松的時候,我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沒達到理想成績。到華米后,我對跑步算法的第一要求就是“準”。我們請來頂尖的GPS專家,在算法上改進了一個關鍵問題,并且申請了專利,我們叫它 GATORS 算法。簡單理解,GPS信號漂移會導致一條直線變成很多折線相加(見上圖),我們在算法上進行修正,讓運動軌跡就更加接近真實情況。
我們員工經常在公司對面的體育大學跑圈,一圈400米,跑10圈看所有競品的情況,現在看來華米是最準的。奧森一圈公認距離是10.6公里,我跑的數據是10.58公里,馬拉松42.195公里,我跑的數據是 42.51 公里。
雷鋒網:跟專業的跑步碼表相比呢?
王輝:這次北馬(9月20日)我同時戴了佳明的一塊專業的GPS運動手表,結果華米比它更準。主要是因為佳明在高層樓宇的(GPS)奇異點上誤差較大,華米的算法則會及時修正。
雷鋒網:我們回到跑鞋上,華米的算法怎么跟李寧的專業數據結合?
王輝:前期在李寧的跑鞋實驗室里,擁有帶傳感器的地毯,跑者腿上布滿傳感器,通過超高速攝像機捕捉腳落地的完整過程和步態。包括落地時的角度,李寧的系統都可以計算出來。華米會同時采集芯片里的原始數據,然后在算法上將兩者結合。
后期測試階段,李寧有很多專業的跑者,他們本身是前腳掌或后腳掌跑者,了解自己的習慣。我們就通過他們的真人測試,繼續采集原始數據,做算法上的優化。
雷鋒網:下一代產品會在哪些方面改進?
王輝:近幾年硬件本身的發展挺快的,更好的 電池技術 ,更多傳感器,把模塊做得更輕、更薄這些方面都值得期待。
后記
幾年前,耐克也曾與蘋果合作將計步傳感器放置到鞋底幾乎相同的位置,但沒取得成功。在王輝看來,包括運動傳感器、藍牙、電池等在內很多技術的成熟給了華米和李寧新的機會,為跑鞋增加新時代的科技含量——嘗鮮者可用來簡單計步,跑者可追蹤自己的專業跑步數據。
畢竟一個人會不會跑步,鞋子是最清楚的。?
對話產品家,發現隱藏在產品背后的匠心
「唯物」是雷鋒網打造的產品報道品牌,微信公眾號:okweiw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