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就業正顯露頹勢,美聯儲還要等多久?
本文來自: 華爾街見聞 ,作者:董靜,題圖來自:AI生成
美國就業市場增長勢頭正在放緩,且實際情況可能比官方數據顯示的更為疲弱。市場密切關注美聯儲何時響應勞動力市場的疲軟信號。
今年前五個月美國平均每月新增就業12.4萬個,較去年16.8萬的月均水平明顯放緩。這一趨勢反映出關稅政策、政府裁員和移民管制措施對就業市場的累積沖擊。
更為關鍵的是,勞工部對就業數據的常規修正顯示,1月至4月的月度就業增長平均被下調5.5萬個崗位。與此同時,周三,有著“小非農”之稱的ADP數據顯示,6月私人部門就業崗位減少3.3萬個,小企業就業形勢尤為嚴峻。
另外,有市場人士指出,更深層的挑戰在于,人口增長放緩和勞動力老齡化使美國難以像過去那樣快速創造就業。
美國就業市場的頹勢愈發顯現,美聯儲究竟還要等多久呢?關于勞動力市場,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周二在葡萄牙辛特拉的歐洲央行會議上表示,預計勞動力市場逐漸降溫,非常密切地關注任何意外疲軟的跡象。
分析指出,也許今晚 (7月3日) 的非農就業報告出爐之后,市場將會有一個更清晰的“答案”。
一、官方數據存在系統性高估
多項證據表明,官方就業數據可能被高估,實際就業增長速度顯著低于月度就業報告所顯示的水平。
首先,美國勞工部就業數據面臨多重統計缺陷,導致實際就業增長被顯著夸大。常規月度修正已顯示出明顯的下調趨勢。
今年1月至4月,勞工部平均每月下調就業數據5.5萬個崗位,3月份就業數據從最初公布的22.8萬個降至最終的12萬個。Pantheon Macroeconomics經濟學家Samuel Tombs認為:
這主要因為許多雇主未能及時回復調查,而快速回復的往往是資本雄厚的大型企業,延遲回復的小企業更可能面臨經營困難。
然后,更重要的證據來自勞工部季度就業和工資普查 (QCEW) 數據。
據巴克萊經濟學家Jonathan Millar根據QCEW數據計算,去年3月至12月期間美國實際新增就業60.7萬個,不到同期月度報告140萬個崗位的一半。
最后,企業調查存在結構性盲點也是問題所在。新成立企業未納入樣本,而企業倒閉信息存在滯后。
雖然勞工部使用“出生-死亡”模型進行調整,但準確性有限。住戶調查數據顯示,截至5月的12個月內就業增長約100萬個,遠低于企業調查的170萬個。
二、小企業就業急劇惡化
ADP數據揭示了小企業就業市場的嚴重惡化,這一群體對經濟不確定性更為敏感。
據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及,美國私營部門就業人數在6月份意外大幅下降3.3萬人,創下自2023年3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主要由員工少于50人的小企業減少4.7萬個崗位推動。
值得注意的是,據統計,2025年至今,小企業平均每月僅新增約5300個就業崗位,遠低于去年近4萬個的月均增長。這一趨勢反映出小企業面臨的多重壓力。
分析認為,與大企業相比,小企業更難應對高關稅和移民勞動力供應銳減等挑戰。經濟不確定性使得雇主雖然避免大規模裁員,但明顯放緩了招聘步伐。
三、人口結構變化制約增長潛力
除了經濟疲軟等因素影響之外,人口結構的變化也制約就業增長的潛力。
布魯金斯學會經濟學家Wendy Edelberg、Tara Watson以及美國企業研究所的Stan Veuger表示,美國今年凈移民數量可能降至零或為負值。本土工作年齡人口增長幾乎停滯,新移民勞動力補充已被嚴重限制。
這一人口結構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就業增長需求。研究人員認為,2025年下半年美國可能只需每月新增1萬至4萬個就業崗位,就能維持目前4.2%的失業率穩定。
雖然較少的勞動力意味著需要較少的新增就業來防止失業率上升,但這也意味著經濟增長潛力的下降。這一人口結構變化的深層影響在于,無法像過去那樣快速增加就業的經濟體,其增長速度也將受到制約。
本文來自: 華爾街見聞 ,作者:董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