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級階段。此階段股民的特征表明是:
盲目性:不知道如何開戶;不了解股票知識或知之甚少,對“除權、每股收益”等專業(yè)名詞更不知何意思;不會具體操作(填單、刷卡等);更不知該買什么股票。但有一點“清楚”,認為買股票肯定賺錢。
膽大性:由于盲目性,特別是認定“買股票賺錢”,因此膽子大,敢買任何股票,特別表現在剛一開戶,手就發(fā)癢,馬上買進若干股。好像不買,心里就不踏實。初戰(zhàn)告捷:初入股市者往往瞎蒙能賺上一筆錢,這使得他們興高采烈,更加認準了“股票能賺錢”并且“深化”了認識,即“股市賺錢易、賺錢快”,而且逢人便吹 “股市哪有風險,不需要那么多知識,我一入市就賺錢”等等,并且鼓動周圍人趕緊加入炒股隊伍。
短暫性:初戰(zhàn)告捷時間很短,最多3個月,隨后就轉入下一階段。
二、中級階段。此階段的整體特征均圍繞套牢反映:
被深套:由于“連戰(zhàn)連勝”,忘乎所以,結果全線被套住,或割肉,或等待,第1次嘗到賠錢、風險的滋味。
技巧差:雖然一些操作手段熟悉了,股票知識也了解一些,但抗風險的技巧沒掌握,表現在不會盡早割肉再抄底,而一味傻等解套的來臨,結果越套越深。心沉重:勝利果實及老本一下被套,想不通,很后悔,心情,不愿意和周圍人談論股票,別人問及,往往支支吾吾,或強撐臉面皮笑肉不笑地說“還行”。
不甘心:這時有錢就存股市,以加大投資想盡快撈回來,特別愛打聽消息,愛聽股評,以獲得精神上的安慰或從中汲取些策略。對不符合自己心愿的股評甚為反感,怕由此造成市場波動加大其損失。
長期性:被套的時間長,如選的個股再不爭氣,更是賺指數賠錢,解套無望。最長的要等3年甚至更長。
三、成熟階段。經過小賺、深套、解套后,股民開始成熟:終于解套:苦等了9相當一段時間后或幾次割肉抄底成功后,老本終于賺回。頭腦不再發(fā)熱,不再貪心,充分認識股市風險,交易行為變得穩(wěn)重。股票知識及操作技巧有很大提高:特別關注宏觀面,結合技術面,自己分析判斷性加強。對股評少聽少看僅作參考。(殷保華江恩八線) 談話慎重:與周圍人談股票講風險多了,股市上勝與負的結果不再流露到臉上和語言中,顯得沉穩(wěn)老練。增強了風險意識,所以多以見好就收、落袋為安、謹慎為上。
查看更多股票知識
]]>股權登記日后的第二天再買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已不能享受公司分紅,具體表現在股票價格變動上,除權日當天即會產生一個除權價,這個價格相對于前一日(股權登記日)雖然明顯降低了,但這并非股價下跌,并不意味著在除權日之前買入股票的股東因此而有損失,相對于除權后“低價位”買入股票但無權分享紅利的股東而言,在“高價位”買入但有權分享紅利的股東,二者利益、機會是均等的,后者并無何“損失”。
例如:
某股10送3股,股權登記日當天股民甲以收市價10元,買進1000股共花本金10000元(不含手續(xù)費、印花稅),第二天該股除權,除權價為7.69元,此時股民甲股票由原來的1000股變?yōu)?300股,以除權價計算,其本金仍為10000元,并沒有損失。
什么是股權登記日、除權(息)日?
上市公司的股份每日在交易市場上流通,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或配股的時候,需要定出某一天,界定哪些股東可以參加分紅或參與配股,定出的這一天就是股權登記日。也就是說,在股權登記日這一天仍持有或買進該公司的股票的投資者是可以享有此次分紅或參與此次配股的股東,這部分股東名冊由證券登記公司統(tǒng)計在案,屆時將所應送的紅股、現金紅利或者配股權劃到這部分股東的賬上。這里請投資者注意,上交所規(guī)定,所獲紅股及配股需在股權登記日后第二個交易日上市流通。
所以,如果投資者想得到一家上市公司的分紅、配股權,就必須弄清這家公司的股權登記日在哪一天,否則就會失去分紅、配股的機會。
股權登記日后的第一個交易日就是除權日或除息日,這一天購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是不同于可以享有本次分紅的“新股東”,不再享有公司此次分紅配股。
什么是含權、含息股;填權和貼權?
上市公司在董事會、股東大會決議的送紅、配股后,尚未正式進行分紅、配股工作,股票未完成除權、除息前稱為“含權”、“含息”股票。
股票在除權后交易,交易市價高于除權價,取得送紅或配股者得到市場差價而獲利,為填權。交易市價低于除權價,取得送紅配股者沒有得到市場差價,造成浮虧,則為貼權。
除權、除息價怎樣計算?
上市公司進行分紅后,除去可享有分紅、配股權利,在除權、除息日這一天會產生一個除權價或除息價,除權或除息價是在股權登記這一天收盤價基礎上產生的,根據深、滬證券交易所交易規(guī)則的規(guī)定,計算辦法具體如下:
除權(息)價的計算公式為:
除權(息)報價=[(前收盤價-現金紅利)+配(新)股價格× 流通股份變動比例]÷(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
除權日賣出股票,是否仍有分紅?
股權登記日當天收市后,仍持有該公司股票,可享有分紅;但在除權日拋出原持有股票,是否仍享有分紅呢?
股權登記日是用以區(qū)分能否享受公司紅利的標志,凡在股權登記日這一天(直到收市)仍持有公司股票的,屬于可享受該公司分紅的股東,第二天(除權日)再買入股票的,已不可享受分紅。
因此,上述問題即使第二天(除權日)賣掉股票,依然是可以享受公司分紅的股東。
除權價等于開盤價嗎?
根據深、滬證券交易所交易規(guī)則規(guī)定,除權(息)價的計算公式為:
除權(息)報價=[(前收盤價-現金紅利)+配(新)股價格× 流通股份變動比例]÷(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
除權(息)日該證券的前收盤價為除權(息)日除權(息)價。證券每日的開盤價是經過集合競價產生的,開盤價不完全等于除權價。此時,除權價(前收市價)只能作為除權日當天個股開盤的參考價,如果大部分人對該股一致看好,委托價相對除權價高填,經集合競價產生出的開盤價高于除權價,則填權;反之,則貼權。
如果出現大多數以委買委賣對除權價均認可的價格,則產生與除權價相等的開盤價。
滬市XR、DR、XD代表什么?
滬市行情顯示、行情日報表中常常在股票名稱前出現XR、DR、XD的字母,許多股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規(guī)定,某股票在除權日當天,在其證券名稱前記上XR,為英文Ex-Right的縮寫,表示該股已除權,購買這樣的股票后將不再享有分紅的權利;證券代碼前標上DR,為英文Ex-Rivident和Ex-Right合在一起的縮寫,表示除權除息,購買這樣的股票不再享有送紅派息的權利。證券代碼前標上XD,為英文Ex-Divident的縮寫,表示股票除息,購買這樣的股票后將不再享有派息的權利。
B股分紅派息的“最后交易日”買進的股票能否獲送紅?
B股最后交易日亦即B股股權登記日,同A股,只是習慣上使用前者以作明示。因此,于B股分紅派息的“最后交易日”買進的股票能獲送紅。
附:B股分紅派息日程
R日 B股最后交易日或B股股權登記日
R+1日 B股除權除息日
R+3日 股權確認后,即紅股到賬
R+4日 股民可以開始交易紅股,并在托管商處領取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B股投資者是否享有轉增股及派發(fā)現金紅利權,關鍵在于看該B股的“最后交易日”。
查看更多股票知識
]]>“XD”是“exitdivident”的縮寫,是指除息的意思;
“XR”是“exitright”的縮寫,意思是除權;
“DR”是“exitdividentandright”的縮寫,意思是除息和除權。
“G”股:自從首家實施股權分置改革的三一重工于6月17日恢復交易并將股票簡稱改為“G三一”起,深滬股市就新增了一個被稱為G股的新名詞。
所謂G股,就是已經實施了股權分置改革,并恢復交易的股票。因為“股權分置改革”中第一個詞“股”的第一個中文拼音字母為G(g),為了和其它股票相區(qū)別,所以在這種股票的簡稱前加上特有的標識——“G”。也許未來將出現一個“G股板塊”,雖然目前G股只有三一和金牛兩只,但隨著第二批試點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實施及陸續(xù)復牌,“G”字頭的股票今后會越來越多,深滬股市將會形成一個新的板塊——G股板塊,并在一定時候推出G股指數。
查看更多股票知識
]]>民間股神殷保華的股票七不買
一、暴漲過的股票不買
二、放過天量的股票不買
三、大除權股票不買
四、大問題股票不買
五、長期盤整的股票不買
六、利好公開的股票不買
七、基金重倉股票不買
一、暴漲過的股票不買
“暴漲”就是在K線圖上出現垂直上漲達兩周,短時間上漲幅度在100%~200%,且中途沒有任何調整,一步到位。這種股票暴漲的原因,往往是其上市公司有特大合資、兼并、收購和重組利好消息。上漲初期在市場上沒有任何消息和傳言,幾個星期后對該上市公司的傳說和消息逐漸流傳,上漲到天價后上市公司才宣布明朗的特大利好消息,此時缺少技術的散戶和新股民見利好出現便紛紛蜂擁而入,莊家迅速把所有低價買進的持股拋給搶入的新股民。當天出現一根歷史天量后股價就像瀑布飛流直下,何處來何處去。
暴漲后的股票往往需要大約1~2年的時間來修復后才會有新莊家進入操作,所以當某個股票暴漲后不要在短期內就參與,除非是短線高手。
二、放過天量的股票不買
天量往往是做莊機構用利好消息在一天之內把所有或大部分籌碼一天派發(fā)給聽到消息的散戶,有句話為“天量見天價,見了天價回老家”,非常形象。股市高手往往都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成交量放大”。可參考大盤2002年6月24日、2008年4月23日、2008年9月22日的走勢中的天量。2002年6·24行情之后的走勢除了跌就是跌,更可以翻開任何股票查看,每一根天量后市就是回到原來的起漲點。
有沒有放了天量后市繼續(xù)漲的股票?有,但不多,大約在0.6%左右。比較典型有馬鋼股份在2000年3月16日天量繼續(xù)漲,這種情況的出現往往有突發(fā)的個股題材,機構突擊拉高建倉,但后面的行情是非常快速地上漲,并一步到位。
三、大除權股票不買
大除權是大比例送配除權的股票,是中國市場特有的產物,即莊家利用除權改變價格對比現象的特種手段,如一個股票被莊家抄到30元利用10送10的除權價格變成了15元。除權之前往往有絕對的好消息,價格低于同類股票且基本面又“好”,吸引喜歡低價又認為基本面好的新股民,為出貨創(chuàng)造了機會。判斷大除權不買的條件一般要配合除權前后2~3周的成交量分析,如果除權前后3周中出現天量那就要遵守不買原則。
可參考中聯(lián)重科2008年6月的除權情況和青山紙業(yè)2000年9月6日除權日后天量的情況。大除權放天量的股票往往需要2年的修復期,除非有連續(xù)的題材,否則短期一般不能參與。
四、大問題股票不買
大問題股票是受證監(jiān)會或相關上級執(zhí)法機構處罰和制裁的股票。這種股票在受處罰的一階段時間莊家一時不能拉升。如果問題較大,下跌期就會更長。這種股票的消息往往在重要的證券媒體上公開刊登。如ST銀廣夏2001年7月之后的走勢,下跌周期達5年左右,37元大跌到7.04元,根本就無法用百分比來計算。
五、長期盤整的股票不買
長期盤整、不隨大盤漲跌,意味著無莊家或撤莊后的股票。這種股票往往前一階段歷史有放天量暴漲的情況,正因為該股無人照顧,只能長期盤整。也可能因跟莊機構被套,一時無法出局,只能在某一區(qū)間長期盤整。有機會則猛拉一下,沒機會一泄千里。對于這類比較難對付的莊股,投資者寧可放棄一千,不可進入一個,應該適當回避。如思達高科2003年7月前后數月的走勢。漫長的盤整使任何人無法判斷和耐心等待。
六、利好公開的股票不買
利好公開就是大盤或個股利好公開。作為莊家的投資機構見所有散戶進去,便立刻反向操作,大規(guī)模洗盤,砸到散戶割肉出局為止。所以公開利好幾乎沒有一次使個股和大盤上漲。如2001年6月前B股的利好兌現、2002年6月24日的特大利好出現,更有2008年4月23日、9月19日的2次利好消息無不例外,見好就死。不管大盤還是個股,聽到利好出現或傳聞的利好兌現,不要猶豫不決,先退為主。
七、基金重倉股票不買
在大牛市,基金持股的數量巨大且不能輕易做差價,一直持股到最高價,造成基金巨額盈利。但也正因為這一原因,當大趨勢改變后不能輕易出貨,最后又變成了巨額虧損。不管盈利還是虧損,這都是基金公司的事情,關鍵在于基金公司的賬戶的持股情況在某個時間要公布于眾,意味著不能做莊家,就只能跟莊。一個好端端的股票,突然某個基金大規(guī)模介入,就會嚴重影響它的內在秩序,老莊就會壓盤或不得已撤莊。在投資理念上,許多基金經理在學巴菲特,其實巴菲特的方法只在A股市場2005年底開始上升初期適用。
炒股七大誤區(q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