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股神殷保華的股票七不買
一、暴漲過的股票不買
二、放過天量的股票不買
三、大除權股票不買
四、大問題股票不買
五、長期盤整的股票不買
六、利好公開的股票不買
七、基金重倉股票不買
一、暴漲過的股票不買
“暴漲”就是在K線圖上出現垂直上漲達兩周,短時間上漲幅度在100%~200%,且中途沒有任何調整,一步到位。這種股票暴漲的原因,往往是其上市公司有特大合資、兼并、收購和重組利好消息。上漲初期在市場上沒有任何消息和傳言,幾個星期后對該上市公司的傳說和消息逐漸流傳,上漲到天價后上市公司才宣布明朗的特大利好消息,此時缺少技術的散戶和新股民見利好出現便紛紛蜂擁而入,莊家迅速把所有低價買進的持股拋給搶入的新股民。當天出現一根歷史天量后股價就像瀑布飛流直下,何處來何處去。
暴漲后的股票往往需要大約1~2年的時間來修復后才會有新莊家進入操作,所以當某個股票暴漲后不要在短期內就參與,除非是短線高手。
二、放過天量的股票不買
天量往往是做莊機構用利好消息在一天之內把所有或大部分籌碼一天派發(fā)給聽到消息的散戶,有句話為“天量見天價,見了天價回老家”,非常形象。股市高手往往都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成交量放大”。可參考大盤2002年6月24日、2008年4月23日、2008年9月22日的走勢中的天量。2002年6·24行情之后的走勢除了跌就是跌,更可以翻開任何股票查看,每一根天量后市就是回到原來的起漲點。
有沒有放了天量后市繼續(xù)漲的股票?有,但不多,大約在0.6%左右。比較典型有馬鋼股份在2000年3月16日天量繼續(xù)漲,這種情況的出現往往有突發(fā)的個股題材,機構突擊拉高建倉,但后面的行情是非常快速地上漲,并一步到位。
三、大除權股票不買
大除權是大比例送配除權的股票,是中國市場特有的產物,即莊家利用除權改變價格對比現象的特種手段,如一個股票被莊家抄到30元利用10送10的除權價格變成了15元。除權之前往往有絕對的好消息,價格低于同類股票且基本面又“好”,吸引喜歡低價又認為基本面好的新股民,為出貨創(chuàng)造了機會。判斷大除權不買的條件一般要配合除權前后2~3周的成交量分析,如果除權前后3周中出現天量那就要遵守不買原則。
可參考中聯重科2008年6月的除權情況和青山紙業(yè)2000年9月6日除權日后天量的情況。大除權放天量的股票往往需要2年的修復期,除非有連續(xù)的題材,否則短期一般不能參與。
四、大問題股票不買
大問題股票是受證監(jiān)會或相關上級執(zhí)法機構處罰和制裁的股票。這種股票在受處罰的一階段時間莊家一時不能拉升。如果問題較大,下跌期就會更長。這種股票的消息往往在重要的證券媒體上公開刊登。如ST銀廣夏2001年7月之后的走勢,下跌周期達5年左右,37元大跌到7.04元,根本就無法用百分比來計算。
五、長期盤整的股票不買
長期盤整、不隨大盤漲跌,意味著無莊家或撤莊后的股票。這種股票往往前一階段歷史有放天量暴漲的情況,正因為該股無人照顧,只能長期盤整。也可能因跟莊機構被套,一時無法出局,只能在某一區(qū)間長期盤整。有機會則猛拉一下,沒機會一泄千里。對于這類比較難對付的莊股,投資者寧可放棄一千,不可進入一個,應該適當回避。如思達高科2003年7月前后數月的走勢。漫長的盤整使任何人無法判斷和耐心等待。
六、利好公開的股票不買
利好公開就是大盤或個股利好公開。作為莊家的投資機構見所有散戶進去,便立刻反向操作,大規(guī)模洗盤,砸到散戶割肉出局為止。所以公開利好幾乎沒有一次使個股和大盤上漲。如2001年6月前B股的利好兌現、2002年6月24日的特大利好出現,更有2008年4月23日、9月19日的2次利好消息無不例外,見好就死。不管大盤還是個股,聽到利好出現或傳聞的利好兌現,不要猶豫不決,先退為主。
七、基金重倉股票不買
在大牛市,基金持股的數量巨大且不能輕易做差價,一直持股到最高價,造成基金巨額盈利。但也正因為這一原因,當大趨勢改變后不能輕易出貨,最后又變成了巨額虧損。不管盈利還是虧損,這都是基金公司的事情,關鍵在于基金公司的賬戶的持股情況在某個時間要公布于眾,意味著不能做莊家,就只能跟莊。一個好端端的股票,突然某個基金大規(guī)模介入,就會嚴重影響它的內在秩序,老莊就會壓盤或不得已撤莊。在投資理念上,許多基金經理在學巴菲特,其實巴菲特的方法只在A股市場2005年底開始上升初期適用。
炒股七大誤區(qū)
?? 1、成交量上的誤區(qū)。初入市就聽說,什么指標都可騙人,就是成交量不會騙人。大多股評人士有這樣一句話:放量即有大資金進入。每天類似的話總是在大家的耳邊回響:”大盤沒量,不好”、”這個股票沒量,不好”。現在只要到股市中走一走,就會聽到有不少股民會跟著那些分析人士一起喊”今天沒量,不好”。
?? 其實,成交量是現在股市中最會騙人的一種辦法,對倒放量騙散戶就是莊家發(fā)派最好的辦法。所謂股票沒量就沒戲,更是一個極大的誤區(qū)。沒量才能做底!打開電腦看周線,任何股票哪一天天量不是頂?做莊的人只要用20萬股,自己買進自己賣出,對倒20分鐘,就足以吸引大戶室能看到走勢的股民去追漲,效果特好。另外,他們還常常利用撮合競價的伎倆,先掛5筆大賣單,再掛1筆小買單,最后在電腦上顯示出的則是”主動性買盤”,以蒙騙投資者,掩蓋其真實目的。查看新疆天業(yè)?600075的交易,1999年3月9日、2001年6月28日的成交量,分時成交明細表上基本每筆都顯示主動性買盤,騙人沒商量。
有一個通過量來判斷頂底的方法。你只要打開K線圖,把上面的K線部分拿紙遮掉,只剩下成交量的柱狀圖,然后你觀察一下,哪個地方是天量,哪個地方是地量。最后,你再把遮住K線圖的紙拿掉,看看你所記錄下的日子,天量所對應的當天股價是不是近階段的最高價、長期的最高價或是在下跌當中?而無量或地量所對應的往往是底部價格區(qū)。這樣,不用計算,只用眼睛看看就能辨別真假,得出結論。2002年”6.24″放了一根天量,一跌就是400點。所以,決不可走入”放大量跟進”的操作誤區(qū)。
??? 2、技術分析上的誤區(qū)。”跟著技術走”,嚴格按照公開的統(tǒng)一指標買賣股票。這又是一大操作誤區(qū)。許多股民多年來在股市非常用功,想從技術分析上面研究大盤走勢和個股走勢。無疑,技術分析是極其重要的,但都照前幾年流行的指標去做必是失誤頻頻。一是軟件中有70%的指標皆是隨機指標,什么金叉買、死叉賣,幾乎全是反的。二是大家都套用全國甚至一些中外股市都一樣的指標,能賺錢嗎?因為誰都知道、人人都知道的技術指標絕不是好指標,如KDJ、RSI、MACD等。如從下圖所示的上證K線走勢中可明顯看出,MACD中所標示的a、b、c、d、e?點即”金叉點”和”死叉點”,它們所對應的大盤走勢圖皆為反向,如果投資者”按圖索驥”,必陷迷途。
3、”?逢低買入,越跌越買”的誤區(qū)。逢低買進,越跌越買,許多市場人士多年來一直這樣”教”散戶的。的確,買入股票的最佳時機是逢低買入,但那是指一只股票或大盤已真正運行到了底部區(qū)而實施買入。而有的股票已形成破位之勢,在下跌途中,如當年的億安科技股價從126元的高峰跌落下來,到100元、80元,許多人就喊”補倉”,后來,攔腰一半,跌落到60元算已經很”低”了吧,其實結果呢?成了中國股市跌得最慘讓投資者損失最大的一只股票。
殷保華說他有一個大機構的朋友正是陷入了這個”逢低買入,越跌越買”的誤區(qū)之中。當銀廣夏破位下行之時,一再勸他立即止損出局,但有億萬身家的他,怎么也不甘心就如此敗北,硬撐著,想憑靠自己的實力重登贏途,便取越跌越買,最后隨著銀廣夏股價一落千丈,他賠上了一生心血,也終沒挽回敗局。
4、消息面誤區(qū)。許多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散戶平時炒股最愛聽消息,迷信消息,打聽哪只股票是黑馬,結果常常卻是丟掉了黑馬卻騎上了死馬。市場上有這樣一句名言:”誰都知道的好消息,決不是好消息;誰都知道的利空,決不是利空。”因為市場上的莊家做盤,他要講故事給散戶聽,你想他會說真話嗎?底部建倉時,他會告訴你他建倉了嗎?到了頂部,他會告訴你他要發(fā)派嗎?
5、大除權價格上的誤區(qū)。在”股票七不買”中已談到大除權的股票堅決不能買,因為它是利用人們喜歡貪便宜買低價的視覺上的錯覺。比如一只股從3元炒到20元,很少有人去接盤,但它要10送10除權后只有10元,價格低了一半造成了價格低的錯覺。有的股票經多次反復除權,最后使”原來的模樣”面目全非,你都認不得了,而一見此股價格不貴,有的甚至只二三塊錢,挺便宜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買入,實際上你已走入莊家精心布設的大除權價低的誤區(qū)。
6、市場股評的誤區(qū)。市場分析人士大多出于學校或某投資公司沒有經過大資金實戰(zhàn)運作,對股市憑想象而評論,一些非常荒唐可笑的理論也會出現在電臺、電視臺。他們缺乏重要的實戰(zhàn)炒股經驗,有的在電視臺只是拉會員賺錢,從來不顧大盤走向,四年能天天唱多,漲的好的股票皆是他們推薦,甚至在大盤暴跌之前都還樂此不疲地推薦一只只股票,結果許多股民聽了這種誤導輸得慘不忍睹。如今,市場上魚龍混雜,許多人號稱”專業(yè)人士”,但他們只會收昂貴的會員費,輸錢是不賠的,投資者萬不要上當。
7、基本面情況的誤區(qū)。這是殷保華認為投資者最易走入的一個誤區(qū)。他多次撰文強調,炒股不能看所謂的業(yè)績,F10人人都能看到,業(yè)績就算好的不能再好,全中國股民都能看到并全部買進,你想誰能賺錢呢?機構?大戶?散戶?何況業(yè)績是可以人造的,而且往往都在個股階段性頭部,好業(yè)績象變戲法般地出來了,一旦欺騙發(fā)牌成功,撤莊后他就全不管了。康賽集團是最好的例子,現在戴ST帽子了,歷史證明聽消息者輸得最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