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成份指數
1995年1月9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
“自1995年1月23日(星期一)起,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試行并即時發布成份股指數及其分類指數共九項?!?br />
“成份股指數的基日是:1994年7月20日,基日指數為1000點?!?br />
“深交所這次編制并實時發布成份股指數的原因,是鑒于長期以來,不斷有投資者反映原綜合指數有一些不足之處:
第一、用總股本作為權數不盡合理。中國股市目前是個人股市場,國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用總股本作為權數編制指數,難以如實反映市場狀況。
第二、新股上市影響指數走低。目前用全部股票計算指數,新股上市第二天即納入指數計算,由于新股上市后價格不太穩定,獲利套現較多,如果開高走低,往往拖累指數下跌。
第三、結構變動頻繁。每次新股上市即納入計算,從最初的5只增加到目前的142只,每只股票對指數的影響在不斷降低,內部結構在不斷變動,指數前后的可比性不強。
第四、除權時的調整計算有偏差。由于采用總股本計算除權價,如果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分紅方案不同,則這種除權價對于個人股來說往往不是一個有效的指標。用來計算指數會產生偏差。有時填權股票會使指數下跌,貼權股票卻使指數上升。
第五、缺少分類指數。
深交所經過研究,決定另外編制一個成份股指數系列,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反映深股走勢的參考指標。成份股指數將與原綜合指數共存,從不同的側面反映深股大市走勢。”
深證成份指數作為新中國證券市場第一條成份股指數,迄今已有十年之久,對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深成指的發布改變了當時證券市場上存在的問題,包括:用總股本作為權數不盡合理;新股上市后短期內走勢不穩定;結構變動頻繁等等。由于其編制方法的主要原則十年一貫,使之成為研究中國股市歷史的重要參考系。
查看更多股票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