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海自貿區土地儲備概念股 隨著上海自貿區掛牌一個月,欲在區內開設業務的國內外企業蜂擁而至,自貿區土地緊張的問題日益凸顯。11月5日,自貿區浦東新區外高保稅區GG13-03地塊正式開始接受競買,根據此前區內土地達91.67%的高溢價率成交來看,外高橋此塊地塊大概...
溫馨提示:按CTRL+D鍵可快速收藏本站
一線定乾坤 讓投資變的簡單 一款專門結合殷氏技術開發的軟件》》點擊了解《《 |
上海自貿區土地儲備概念股
隨著上海自貿區掛牌一個月,欲在區內開設業務的國內外企業蜂擁而至,自貿區土地緊張的問題日益凸顯。11月5日,自貿區浦東新區外高保稅區GG13-03地塊正式開始接受競買,根據此前區內土地達91.67%的高溢價率成交來看,外高橋此塊地塊大概率也會高溢價率成交。這一方面凸顯了上海自貿區土地的稀缺性,另一方面也令原來按功能區塊劃分的土地規劃面臨困境。分析人士表示,隨著上海自貿區區內土地供求矛盾的加劇,占比達80%的自貿區工業用地如何轉換為商業用地,已成為當務之急。未來一旦土地性質轉換得以實施,無疑將給自貿區“地主”帶來極大的增值機會,擁有相關土地儲備的外高橋(600648)、海博股份及中華企業等值得關注。
上海自貿區掛牌一月即“鬧地荒”
盡管掛牌不過月余,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首批土地招拍掛已經正式開啟。
11月5日,自貿區浦東新區外高保稅區GG13-03地塊正式開始接受競買,這幅地塊是上海自貿區掛牌后,區內最大的“地主”——上海外高橋集團要賣出的第一幅土地。早前10月23日,上海金煜坤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2.3億元競得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轉讓的外高橋保稅區地塊,成為在自貿區內成交的第一個土地項目;經過81輪次的緊張報價,這塊掛牌金額為1.2億元地塊,最終以91.67%的溢價率成交。
據相關媒體報道,隨著自貿區地塊開始流轉,自貿區內土地供不應求,尤其是商辦用地不足的矛盾凸顯。有業內人士表示,自貿區或將考慮打破功能區塊概念,將占自貿區總體面積80%的工業用地“盤活”,部分轉為商業用地。
據介紹,上海自貿區原有土地規劃按功能區塊劃分,分為行政辦公用地、商業金融業用地、研發生產用地等11個功能區塊。但自貿區掛牌后,欲在區內開設業務的國內外企業蜂擁而來,未來像產權交易所、貿易仲裁中心、稅務管理機構,以至各方關注的離岸交易中心、跨境金融資產交易平臺、知識產權及技術交易所等名目繁多的機構、公司,都將涌入這一區域,因而土地供求矛盾極大。
以外高橋為例,基于保稅區的性質,區內土地多以倉儲、物流等工業用地為主,區內辦公項目不足,目前主要有湯臣國際貿易大廈、東方國際文化貿易中心、外高橋大廈、東華金融大廈,以及一些中低端物業。而這些大廈建設年代久遠,與自貿區管委會一墻之隔的湯臣大廈,建于1995年,迄今已有18年之久。
盡管如此,今年10月上旬,自貿區辦公租金已經達到均價4.9元/平方米/天,較年初上漲207%。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區內新增土地有限,現存土地又以工業用地為主,通過改變土地性質“盤活”既有土地解決“地荒”的問題,就顯得迫在眉睫。
據悉,上海在土地管理制度方面一向執行嚴格,按照現行規定,土地如果要“轉性”,必須先收儲,然后再通過統一平臺以招拍掛的方式公開出售,以保證公平。不過,由于看好后市,大多數企業不會輕易放出土地。
工業用地轉商業用地或帶來增值機會
根據相關規定,在自貿區內拿地或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企業或個人,可以申請將手中工業用地轉變性質成為商辦用地。不過,需要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批,并且補繳土地出讓金。
有業內人士表示,最近不斷有租賃園區物業的生產型企業找上門來尋求做外遷業務,這些企業收到業主通知說目前正在承租的片區的土地要重新做規劃,到期就不再續簽了。市場猜測這可能與此前業內傳出“上海自貿區內大部分土地性質為工業用地,土地性質轉變不可避免”有關。
德佑地產研究總監陸騎麟表示,自貿區設立后,如此大比重的工業用地與自貿區的規劃存在較大沖突。如果自貿區管委會提出將部分工業用地流轉為商業用地,且這種流轉得以實施,則將引發自貿區土地的轉讓熱潮,區內原有的工業設施可能會遷徙至其他區域。
作為上海自貿區開發主體之一的外高橋,其8月30日公布的定增預案顯示,27億元的募集資金將用于自由貿易試驗區一期30個物流倉儲、廠房研發、貿易服務項目的開發,用以建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平臺、亞太分撥中心平臺、高端現代服務業平臺和功能性貿易平臺。其中包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平臺中的四個項目,除卡爾蔡司項目外,均為倉庫用地。有分析人士表示,這或許意味著相關的三宗子項目所用土地需要轉變性質。
而早在10月10日上午,上海自貿區迎來市國土局的調研。該局明確表示,作為全市性課題的土地二次開發將在自貿區內先行試點,并為此賦予自貿區管委會更多的管理與操作權。就在調研結束后的當天下午,上海市國土局便召開專題研討會,提出上海年內要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上取得一定成效。
需要指出的是,自貿熱早已直接帶動了區內辦公樓租金和土地價格的飆漲。位于自貿區管委會對面的外高橋大廈,所有辦公室甚至車庫都早已被借完,租金則較自貿區掛牌前翻了四倍。
自貿區土地儲備概念引關注
隨著上海自貿區區內土地供求矛盾的加劇,占比達80%的自貿區工業用地如何轉換為商業用地,已成為當務之急。未來一旦土地性質的轉換得以實施,則無疑將給自貿區“地主”帶來極大的增值機會,預計擁有相關土地儲備的外高橋(600648)、海博股份(600708)及中華企業(600675)有望獲得資金的青睞。
外高橋(600648):公司子公司外聯發展重點發展第三方物流、集裝箱綜合處理物流、冷藏物流和危險品物流,擁有國家海關總署唯一指定的港區至保稅區的集裝箱直通式堆場,堆場面積達8萬平方米。同時,公司還擁有上海最大的保稅冷庫、冷藏物流業務特色突出;參股公司物流中心負責開發的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已基本建成。該物流中心擁有約14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倉庫。此外,其子公司新發展重點第三方物流和危險品物流,在保稅區內已經擁有5.2萬平方米的專業倉庫、1.5萬平方米的露天堆常
海博股份(600708):公司控股100%的子公司上海海博斯班賽國際物流公司以1.03億元,在臨港保稅港區內購置了164畝土地,用于建造中國首個汽車零配件物流基地。海博斯班賽計劃將投資2.35億元建造9萬平方米的倉儲基地,依托斯班賽的汽車物流經驗和洋山保稅港區的優勢,打造中國汽車物流行業的旗艦,為國內外汽車生產廠商和汽車零配件供應商提供系統化、全程化服務。
中華企業(600675):公司在崇明島陳家鎮-東灘地區擁有約4000畝土地,該地擬建成海島花園式的生態城鎮。但公司擁有的上述地塊能否從農用地轉變為開發用地存在不確定性。據2012年年報披露,公司將加強崇明東灘地塊管理,并啟動研究現代農業產業園開發模式。
一線定乾坤 讓投資變的簡單 一款專門結合殷氏技術開發的軟件》》點擊了解《《 |
會員登錄關閉
注冊會員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