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系統是一套完善的交易規則,這一交易規則應當是客觀的、量化的、惟一的,它嚴格規定了投資的各個環節,要求投資者完全按照其規則進行操作。
(1)交易系統內容:
①市場分析――買賣什么
②時機選擇――何時買賣
③風險控制――何時止損
④持倉時間――何時退出
⑤資金管理――買賣多少
⑥交易心態――性格經驗
(2)交易系統好處:
①樹立投資理念消除交易中的主觀隨意性,減少下單前的恐懼、持倉中的焦慮和平倉后的懊悔;
②保證交易的連貫性;投資者按照交易系統給出的信號交易,確保交易思路的連貫性;
③有效控制交易中的風險交易系統中的風險管理和資金管理為投資者建立起有效的風險控制。
(3)設計交易系統原則:
①了解自己的交易風格明確后相應選擇短線交易、中線交易或長線交易。
②設計適合自己交易風格的交易系統;好的交易系統是非機械的,適合自己個性,有完整的交易思想、市場分析和操作方案的。
③評估交易系統好的交易系統必須有可操作性、有明確的交易信號、有控制風險的能力、有獲利能力并且是適合自己的。
(4)交易系統主要包括:
①順勢交易系統(趨勢跟蹤系統)發現趨勢,順勢交易(順勢交易好處、概率)
交易原則:追漲(上升趨勢)殺跌(下跌趨勢)葛藍碧法則、四周交易法則
②形態交易系統(形態識別系統)
當出現形態后按照形態相應交易,形態有反轉形態和持續形態兩種
交易原則:按照形態以及突破后的測量目標交易缺口、形態突破、波浪理論、
③逆勢交易系統(反趨勢系統)
當趨勢不明確時,尋找相對高點與低點反向交易
交易原則:高拋低吸支撐阻擋、黃金回調買入、灘平操作法、背離
小結:如果您是長線投資者,相信長線是金的投資理念,那么選擇順勢交易買入并持有;如果您是中線投資者,對長期投資抱懷疑的態度,那么選擇形態交易;如果您是短線交易的高手,對跑贏整個行情充滿信心,那么選擇逆勢交易系統。
]]>交易三步曲:
(1)價格預測-做什么
好的開始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在預測過程中,利用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確定趨勢,最終決定是看漲還是看跌,如果價格預測出現錯誤,則以后所做的都會出現問題。
(2)時機選擇-何時做
機會是等出來的不是追出來的。投資者在股票市場是買預期,每一個成交價都是買賣雙方對未來股市預期分歧的體現。雖然任何一個點位買賣都有道理,但不是每一個點位都是好的入市點或出市點。由于股指期貨采用保證金杠杠原理以小博大,給投資者改正錯誤的機會不多,因此在交易中時機選擇非常關鍵,而一個好的入市點可以給你很多次改正錯誤的機會。
(3)資金管理-做多少
對于投資者來講,如果您不懂市場分析(價格預測)、沒有時間盯盤(時機選擇)、又不具備堅強的性格(心里承受能力低),您只要做到嚴格的資金管理,就不會在投機市場中出現太大的風險。 資金管理不好,即使行情看對了、一路順勢交易也會出現虧損;資金管理的好,即使行情看錯了、始終逆勢交易也不會出現風險。
資金管理掌握原則:
(1)在投機市場中投資總額必須控制在自有資產的50%以內;
(2)每次交易量控制在可用資金的10%-30%以內,最多不能超過50%;
(3)單筆交易最大虧損額必須控制在總資金的10%以內;
(4)每次交易都應當設置止損指令,讓利潤充分增長;
(5)以金字塔方式買入,以金字塔方式賣出;
(6)風險收益比為1:3;
(7)交易頭寸以長線短線相結合。
]]>(1)股指期貨采用保證金交易,可以雙向交易。
(2)杠桿效應放大了投資風險與收益,一旦出現虧損,可能會造成大于初始保證金的損失。
(3)股指期貨采用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如果價格變動向不利于投資者持有頭寸方向變化,投資者有被追加保證金的可能,一旦不能補足就有可能被強制平倉。
(4)合約月份為交易當月起的兩個連續月份的近月合約以及后續的兩個季月合約。
(5)股指期貨是“零和”游戲,而股票是可以“增值”
]]>指利用期貨合約價格之間不合理關系進行套利交易的稱為價差交易。價差交易與套利的主要區別在于,套利是針對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相同資產價格不合理的關系進行交易,獲取無風險利潤。而價差交易是針對期貨市場上具有關聯的不同期貨和約之間的不合理價格關系進行交易,博取差價利潤。套利是在期貨和現貨兩個市場進行交易,而價差交易都在期貨市場上進行。
跨期套利:利用股指期貨不同月份合約之間的價格差價進行相反交易,從中獲利。
跨市套利:套利者在兩個交易所對兩種類似的期貨合約同時進行方向相反的交易。
跨品種套利:利用兩種不同、具有相互替代性或受到同一供求因素影響的品種之間的價差進行套利交易。
(1)多頭跨期套利
當股票市場趨勢向上時,且交割月份較遠的期貨合約價格比近期月份合約的價格更容易迅速上升時,進行多頭跨期套利的投資者,出售近期月份合約而買進遠期月份合約。
股票指數期貨多頭跨期套利
(遠期合約價格比近期合約價格上升更快)
正如套利者所料,市場出現上漲,遠期即12月份合約與近期即6月份合約之間的差額擴大,于是產生了凈差額利潤(-0.5+1.00)×500=250美元
如果股票市場趨勢向上, 且交割月份較近的期貨合約價格比遠期月份合約的價格上升快時,投資者就買入近期月份期貨合約而賣出遠期月份合約,到未來價格上升時,再賣出近期合約買入遠期合約。
股票指數期貨多頭跨期套利
(近期合約價格比遠期合約價格上升更快)
在此多頭跨期套利交易中,遠期股指期貨合約與近期股票指數合約的差額擴大,該套利者可獲得的利潤為(0.50-0.25)×500=125美元
(2)空頭跨期套利
當股票市場趨勢向下時,且交割月份較遠的期貨合約價格比近期月份合約的價格更容易迅速下跌時,進行空頭跨期套利的投資者,買進近期月份合約而賣出遠期月份合約。
股票指數期貨空頭跨期套利
(遠期合約價格比近期合約價格下跌更快)
正如套利者所料,市場出現下跌,遠期即12月份合約與近期即6月份合約之間的差額擴大,于是產生了凈差額利潤(-0.5+1.00)×500=250美元
如果股票市場趨勢向下, 且交割月份較近的期貨合約價格比遠期月份合約的價格下跌快時,投資者就賣出近期月份期貨合約而買入遠期月份合約,到未來價格下跌時,再買入近期合約賣出遠期合約。
股票指數期貨空頭跨期套利
(近期合約價格比遠期合約價格下跌更快)
正如套利者所料,市場出現下跌,遠期即12月份合約與近期即6月份合約之間的差額擴大,于是產生了凈利潤(1.00-0.5)×500=250美元
(3)跨市套利
例如:某套利者預期市場將要上漲,而且主要市場指數的上漲勢頭會大于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票指數期貨合約,于是在395.50點買入2張主要市場指數期貨合約,在105.00點賣出1張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當時的價差為290.50點。經過一段時間后,價差擴大為295.25點,套利者在405.75點賣出2張主要市場指數期貨合約,而在110.00點買入1張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票指數期貨合約,進行合約對沖。
股票指數期貨跨市套利
由于主要市場指數期貨合約在多頭市場中上升10.25點,大于紐約證券交易所指數期貨合約上升5.00點,套利者因此獲利(5125-2500)=2625美元
(4)跨品種套利
由于不同品種對市場變化的敏感程度不同,套利者根據對它們發展趨勢的預測,可以選擇多頭套利或空頭套利。
例如:套利者預期S&P500指數期貨合約的價格上漲幅度將大于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價格上漲幅度時,買進S&P500指數期貨合約,賣出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票指數期貨合約;而當套利者預期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價格上漲幅度將大于S&P500指數期貨合約的價格上漲幅度時,則賣出S&P500指數期貨合約,買進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票指數期貨合約。
]]>例如:買賣雙方簽訂一份3個月后交割一攬子股票組合的遠期合約,該一攬子股票組合與香港恒生指數構成完全對應,現在市場價值為75萬港元,對應于恒生指數15200點(恒指期貨合約的乘數為50港元),比理論指數15124點高76點。假定市場年利率為6%,且預計一個月后可收到5000元現金紅利。
步驟1:賣出一張恒指期貨合約,成交價位15200點,以6%的年利率貸款75萬港元,買進相應的一攬子股票組合;
步驟2:一個月后,收到5000港元,按6%的年利率貸出;
步驟3:再過兩個月,到交割期。這時在期現兩市同時平倉。(期現交割價格是一致的)
交割時指數不同,結果也有所不同。如下表列示:
表1:期價高估時的套利情況表
可見,不管最后交割價高低,該交易者從中可收回的資金數都是相同的760000港元,加上收回貸出的5000港元的本利和5050港元,共計收回資金765050港元;
步驟4:還貸,750000港元3個月的利息為11250港元,共計需還本利761250港元,則765050-761250=3800港元為該交易者獲得的凈利潤。正好等于實際期價與理論期價之差(15200-15124)×50港元=3800港元。
說明:
利用期貨實際價格與理論價格不一致,同時在期現兩市進行相反方向交易以套取利潤的交易稱為Arbitrage。當期價高估時,買進現貨,同時賣出期價,通常叫正向套利;當期價低估時,賣出現貨,買進期貨,叫反向套利。
由于套利是在期現兩市同時進行,將利潤鎖定,不論價格漲跌,都不會有風險,故常將Arbitrage稱為無風險套利,相應的利潤稱為無風險利潤。從理論上講,這種套利交易不需資本,因為資金都是借貸來的,所需支付的利息已經考慮,那么套利利潤實際上是已經扣除機會成本之后的凈利潤,是無本之利。
如果實際期價既不高估也沒低估,即期價正好等于期貨理論價格,則套利者顯然無法獲取套利利潤。上例中未考慮交易費用、融券問題、利率問題等,實際操作中,會存在無套利區間。在無套利區間,套利交易不但得不到利潤,反而將導致虧損。
假設TC為所有交易成本的合計數,則:
無套利區間的上界應為 F(t, T)+TC=S(t)[1+(r-d)*(T-t)/365]+TC;
無套利區間的下界應為 F(t, T)-TC=S(t)[1+(r-d)*(T-t)/365]-TC
借貸利率差成本與持有期的長度有關,隨持有期減小而減小,當持有期為零時(即交割日),借貸利率差成本也為零;而交易費用和市場沖擊成本卻是與持有期時間的長短無關。因此,無套利區間的上下界幅寬主要由交易費用和市場沖擊成本這兩項成本決定。
]]>指投資股票指數期貨合約和相對應的一攬子股票的交易策略,以謀求從期貨、現貨市場同一組股票存在的價格差異中獲取利潤。
一是當期貨實際價格大于理論價格時,賣出股指期貨合約,買入指數中的成分股組合,以此獲得無風險套利收益
二是當期貨實際價格低于理論價格時,買入股指期貨合約,賣出指數中的成分股組合,以此獲得無風險套利收益。
]]>針對股指期貨與股指現貨之間、股指期貨不同合約之間的不合理關系進行套利的交易行為。股指期貨合約是以股票價格指數作為標的物的金融期貨和約,期貨指數與現貨指數(滬深300)維持一定的動態聯系。但是,有時期貨指數與現貨指數會產生偏離,當這種偏離超出一定的范圍時(無套利定價區間的上限和下限),就會產生套利機會。利用期指與現指之間的不合理關系進行套利的交易行為叫無風險套利(Arbitrage),利用期貨合約價格之間不合理關系進行套利交易的稱為價差交易(Spread Trading)。
]]>賣出股指期貨套期保值
已經擁有股票的投資者或預期將要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如證券投資基金或股票倉位較重的機構等,在對未來的股市走勢沒有把握或預測股價將會下跌的時候,為避免股價下跌帶來的損失,賣出股指期貨合約進行保值。這樣一旦股票市場真的下跌,投資者可以從期貨市場上賣出股指期貨合約的交易中獲利,以彌補股票現貨市場上的損失。
例1:國內某證券投資基金,在06年6月2日時,其股票組合的收益達到了40%,總市值為5億元。該基金預期銀行可能加息和一些大盤股相繼要上市,股票可能出現短期深幅下調,但對后市還是看好。決定用滬深300指數期貨進行保值。
假設其股票組合與滬深300指數的相關系數β為0.9。6月2日的滬深300指數現貨指數為1400點,假設9月到期的期貨合約為1420點。則該基金的套期保值數量為:(5億/1420 ×100) ×0.9=3169手。
06年6月22日,股票市場企穩,滬深300指數現貨指數為1330, 9月到期的期貨合約為1349點。該基金認為后市繼續看漲,決定繼續持有股票。具體操作見下表:
當投資者將要收到一筆資金,但在資金未到之前,該投資者預期股市短期內會上漲,為了便于控制購入股票的時間,他可以先在股指期貨市場買入期指合約,預先固定將來購入股票的價格,資金到后便可運用這筆資金進行股票投資。通過股指期貨市場上賺取的利潤補償股票價格上漲帶來的損失。買入股指期貨套期保值
例2:某投資者在今年3月22日已經知道在5月30日有300萬資金到帳可以投資股票。他看中了A、B、C三只股票,當時的價格為10元、20元和25元,準備每個股票投資100萬,可以分別買10萬股、5萬股和4萬股。由于行情看漲,擔心到5月底股票價格上漲,決定采取股票指數期貨鎖定成本。
假設經統計分析三個股票與滬深300指數的相關系數β為1.3、1.2和0.8,則其組合β系數= 1.3× 1/3+1.2 ×1/3+0.8 ×1/3=1.1。3月22日滬深300指數的現指為1050點,5月30日滬深300指數的現指為1380點。
假設3月22日6月份到期的滬深300指數期貨合約為1070點,5月30日6月份到期的滬深300指數期貨合約為1406點。所以該投資者需要買入的期貨合約數量=3000000/(1070 ×100) ×1.1=31手。 具體操作如下:
股指期貨套期保值和其他期貨套期保值一樣,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之間的類似走勢,通過在期貨市場進行相應的操作來管理現貨市場的頭寸風險。
由于股指期貨的套利操作,股指期貨的價格和股票現貨(股票指數)之間的走勢是基本一致的,如果兩者步調不一致到足夠程度,就會引發套利盤入市這種情況下,那么如果保值者持有一籃子股票現貨,他認為目前股票市場可能會出現下跌,但如果直接賣出股票,他的成本會很高,于是他可以在股指期貨市場建立空頭,在股票市場出現下跌的時候,股指期貨可以獲利,以此可以彌補股票出現的損失。這就是所謂的空頭保值。
另一個基本的套期保值策略是所謂的多頭保值。一個投資者預期要幾個月后有一筆資金投資股票市場,但他覺得目前的股票市場很有吸引力,要等上幾個月的話,可能會錯失建倉良機,于是他可以在股指期貨上先建立多頭頭寸,等到未來資金到位后,股票市場確實上漲了,建倉成本提高了,但股指期貨平倉獲得的的盈利可以彌補現貨成本的提高,于是該投資者通過股指期貨鎖定了現貨市場的成本。
]]>歸納起來可以說有三大要務:即關注權重股走勢、做足收市功課、注意控制風險。
(1)關注權重股的走勢
市場的有句俗話說得好“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一般期指的大戶總會有手段來控制局面,拉升或者打壓成分股中權重大的股票影響現貨市場,從而拉高或壓低期指的走勢,這在香港市場比較典型,如中移動(0941)股份是被市場公認的風向標,因它的盤子相對比匯豐(0005)要輕,股價亦低很多,但權重位居第二,容易被大戶基金左右,此外,匯豐、長實為首的地產股份也是基金持倉對象,它們的走勢也直接影響到指數的變化,因此,我們在做指數期貨投資的時候,也需密切留意。
在A股市場中,中國銀行、中國石化、寶鋼股份、長江電力、中國聯通、中國國航、大秦鐵路等個股對指數的影響較大,將來參與A股指數期貨的投資者,應該注意這些股票的走勢。
(2)做足收市功課
期指交易與投資股票類似,也分為長期與短期投資,筆者在這里主要講的是“即日鮮”即超短線交易的策略。這種交易方式主要依賴于技術性分析,比方說,我們需要在每天收市后,測算次日的走勢,這可能需要長期關注市場的敏感度積累,對于經常交易的投資者來說,一般情況下是能夠大概預測到短期的阻力位、支撐位及中軸點位,只是在交易當中,投資者由于心理素質的差異,從而導致盈虧的結果不同。在這里,筆者介紹一種常用測算點位的方法——三等分法:我們把當天的最高價稱為H,把當天最低價稱為L,把當天的收市價稱為C,波幅TR為最高價與最低價之間的差額即TR=H-L,然后,預測第二天的最大阻力位叫做AH.預測次初級阻力位叫做BH,預測初級支持位叫做BL,預測最大支持位叫做AL;同時,一個重要的中軸位CDP是三數之和除以3的平均價,這個CDP實際是當天的平均波幅.但它剛好是第二天的中軸位。各預測價位的計算公式是:CDP=(H+L+C)/3;AH=CDP+TR;BH=2CDP-L;BL=2CDP-H;AL=CDP-TR。
當然,公式是死的,市場是活的,這些指標只能作為參考的依據,同時需結合自己對市場的敏感度作修正。
(3)遵守紀律控制風險
股指期貨具有較大的杠桿效應,高風險高回報的品種,當日的漲跌波動較大,香港市場又經常會出現跳空缺口,因此,及時設好止損,控制風險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一般資金額度有限的散戶來說,當市況出現與自己期望相反的走勢時,若不及時止損,時刻有爆倉的風險。除了設止損位之外,投資者還需切忌“手癢”,并要具有敢于承認失敗的勇氣。有句俗話“決定越多,錯誤越多”,期指一般都實行T+0制度,可進行多次交易,有些投資者做了幾單交易,發現均有收益,貪婪的心理就會出現,做了一單,還想多賺一點,最后的結果是盈利回吐,甚至還出現倒虧,最后以后悔收場。此外,要敢于面對失敗,幾單失誤后,不要抱有立刻尋找一個大的機會翻本的心理,有這種心理的結果是越做越錯,越錯越做,惡性循環;而最好的方式是馬上收手,總結經驗,調整自己的狀態。
]]>